中国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经济走势 市场看好2024年中国经济预期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近日召开,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在政策基调方面,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从政策实施维度看,明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在2023年预期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预计2024年预期增速目标会在5%左右,相较于疫后四年(2020年至2023年)年均4.7%的经济增速,明年中国经济景气度会继续慢速爬坡上升。


财政政策适度加力


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性相比2023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有所提升。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要求积极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同时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在财税界人士看来,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一定的发力空间。“和今年相比,2024年积极财政政策主调并未改变,但会议强调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等内容,这说明稳增长预期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是保障经济正常运行的有效举措,未来不排除政策会在赤字率、国债规模等方面持续加码。”一位财税人士表示。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公布2023年预算按照3%左右赤字率安排,新增专项债券规模由去年的3.65万亿元提高至3.8万亿元。但在11月,国家决定增加发行2023年国债1万亿元。增发国债后,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一直以来,财政赤字率都是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其升降变化颇受关注,尤其是此次中央在年中调整赤字也比较少见,这引起了市场各方的注意。


对于这一调整,财政部相关人士表示,从我国情况看,增发1万亿元国债后,赤字率略增0.8个百分点至3.8%。在负债率方面,我国近年来控制在50%左右,即使增发国债也仅是微升,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2024年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赤字规模由中央占主导,对市场来说,赤字率突破3%可向国际国内传递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信号,这有助于提振微观主体信心。


“同时,考虑到当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加之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未来可由中央政府加杠杆来承担更多支出责任或将资金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罗志恒建议。


不仅如此,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此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在财税人士看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预计上述方向将是改革的重点。


“我们认为重点还是围绕中央和地方事权、支出责任等内容展开,比如未来要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界定政府规模,避免政府支出责任持续扩张,同时中央可以上收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以减轻地方政府的支出负担,这有利于稳定中央和地方预期。”上述财税人士表示。


市场看好明年预期


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也有助于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根据高瑞东团队的测算,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一系列“稳增长”举措落地后,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了4.9%。假设2023年四季度经济的两年复合增速为前三个季度的均值,那2023年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3%。“如果考虑四季度外需出现阶段性回暖,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整体看2023年经济增速可以进一步向上突破。”高瑞东说。


在他看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指标意味着2020至2035年年均GDP增速需保持在4.72%,目前2020年至2023年增速基本符合这一要求。考虑到未来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会持续回落,2024年及2025年经济增速维持在5%左右,也为完成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预留了弹性空间。


这一预测也和市场其他机构的估算相吻合。


中诚信国际总裁岳志岗认为,在多重因素的支撑下,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速。


在中诚信国际信用风险年会上,岳志岗介绍,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判,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首先是拖累因素的减轻。在房地产政策调整与支持下,明年房地产投资降幅或收窄,对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经济增长的拖累有望减轻。鉴于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作用,以及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稳外贸政策的支撑,中国出口金额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其次是经济韧性的支撑。2020年以来中国工业生产始终保持较强韧性,特别是以装备制造业所代表的经济新动能发挥了显著的支撑与带动作用,居民部门超额储蓄的释放也能对终端消费的改善形成推动作用。


再次是政策空间的托底。此前中国逆周期调整措施相对审慎,当前中国仍有相对充足的政策调整空间。货币政策宽货币与宽信用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这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呵护以及较低利率的融资环境。


在财政政策方面,明年也有望进一步加大支出力度,这会推动经济在投资、消费以及产业各领域加快修复节奏。

相关文章